7月13日13时,沈阳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公布。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部分优秀考生,请他们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和成长故事。

  除语文、英语各扣3分,化学扣2分,张官懿中考其他6科都是满分。谈到学习,他的态度很端正,“平时,遇到一些小挫折我不会放弃,因为我知道,学习这件事很公平,只要努力,就会有收获。”张官懿说。7月13日,他对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记者说,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。

  “上课认真听讲,跟住老师的节奏,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是非常有价值的,我们如果都能吸收,就会收获很多。”张官懿最想说的就是,学生应该认认真真、踏踏实实把每一件事做好,一切以学习为重,这样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差。对于刷题,张官懿的看法很辨证,“刷题一定有用,因为单靠上课理解,很可能有些地方理解不到位,所以需要用习题巩固我们学到的知识。但不要盲目刷题,要针对自己不理解的、薄弱的地方用力。”

  在学习中,张官懿认为征服难题很有趣,“我比较喜欢数学,尤其是看到难题时不会放弃,直到将其解决。这种成就感,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激励。”张官懿还想感谢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,“成绩差了,老师和同学们会来主动安慰我,帮我分析问题出在哪儿,都想着怎么帮我进步。”张官懿说,父母从没有在成绩上给他太大压力,这些细节让他感觉很暖,“我喜欢打篮球放松自己,虽然打得没有多好,但和朋友们一起玩很开心,也能解压。”

  从小自己的事自己安排,大事小情都习惯先做计划,自律的张宇晨学习几乎没用父母操过心。即便初三偶尔玩一玩手机游戏,他也“有时有晌”,不用别人提醒。成绩稳定的他,学习秘诀是紧跟老师节奏,白天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,晚上不熬夜。

  小学毕业后,张宇晨的父母把家从新民市法哈牛镇搬到了铁西。“孩子还是很懂事的,平时紧紧跟着老师的节奏,每天的作业几乎在学校就能完成,额外补习很少。”母亲陈女士告诉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记者,孩子的自律是从小养成的,从小学开始,她就培养张宇晨自己安排自己的事,每天回家做什么,假期怎么过,都先做计划,再按部就班执行,逐渐养成了好习惯。张宇晨对理科更感兴趣,但文科成绩也很优异。为了提高语文成绩,他会有计划地加强练习。“他的字写得不错,以前专门练过,他说字迹工整在考试中比较占优势。语文作文上他也比较下工夫,中考时,他的语文考了116分。”

  因为做事有条理、效率高,张宇晨从来不熬夜,即便到了初三阶段,也每晚10点半之前准时上床休息。学习累了,他喜欢听听歌或者偶尔玩一玩手机游戏解压,父母从不干涉,他也总能适时结束。对于自己优异的中考成绩,张宇晨和父母都对学校充满了感激,“尤其感谢班主任邹晓宁老师。”陈女士说。

  “查到成绩很惊喜,平时语文没有这么高,属于超常发挥。”在这次中考中,潘奕霖平时的短板发挥得很“给力”,总成绩差9分达到满分760分,语文、英语、化学各扣了3分。中考成绩如此优异,潘奕霖认为首先是考试时心态放松,考前一天,他特意在小区运动,出了一身汗后回家洗了一个热水澡;当然,中考检验的是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,潘奕霖表示,一定要有自控力。

  “小学毕业时,爸爸妈妈送我去参加了一个夏令营,那半个月,我都是自我管理,后来逐渐养成了这种习惯。”潘奕霖承认自控很难,但父母给了他很多帮助,“比如回家不能总玩手机,父母建议我列一个时间表,写出各科的学习时间,且一定要完成。”父母的引导让潘奕霖养成了自控自立的好习惯。疫情期间,父母工作繁忙,刷碗、擦地这些家务活儿对他来说成了家常便饭,不用人催,他都会主动完成。

  上初中时,潘奕霖曾经因为学习把老师气哭。“有一次,我的历史考了40多分,老师很生气,把我叫到办公室,说着说着,老师就自己哭了,我很受触动,那之后,每一科我都学得很认真。”

沈阳中考高分考生@了你 这些学习秘笈超级有用

  相比历史,其实语文才是潘奕霖的弱项。从平时的105分左右到中考的117分,平时的积累终于实现了质的飞跃。但潘奕霖说自己是超常发挥,“我的班主任是语文教师,平时对我要求很严,经常督促我答题要更全面些,并会帮我进行专项提升。”此外,阅读是潘奕霖的一个爱好,“有时会看一些课外书,能积累知识,也能丰富思想。”除了阅读,打篮球也使潘奕霖的身心更放松了。当然,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也是他心态良好的重要原因,“考不好时,爸爸会开导我,鼓励我多向老师请教,下次注意。虽然这些话听上去很普通,但父母总是在激励我多努力,很感谢他们能理解我。”

  喜“静”不喜“动”,从小博览群书;小学成绩平平,升初中才开始发力;心理素质好,每临大考总能超常发挥……南昌中学长白岛校区的倪昊阳中考多门科目取得了满分,他坦言,考试的时候不紧张主要得益于父母给他创造的宽松教育环境。

  倪昊阳告诉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记者,因为父母都是教师,工作繁忙,他从小就被带去学校“陪读”,耳濡目染地养成了“坐得住”的习惯。到了高年级,他的优势逐渐显现,初三阶段,课堂上高度专注、跟紧老师节奏,成了他最有效的学习方法。

  学习之余,倪昊阳也是个多才多艺的男孩。他酷爱阅读,捧起书籍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,涉猎也非常广泛,科普、文学、军事、历史、人物传记都是他的最爱。会弹钢琴,喜爱唱歌的他,学习累了便一展才艺,自娱自乐,纾解压力,“总的来说,我喜‘静’不喜‘动’。”

  平日里,有意见分歧时,父母总能与倪昊阳商量着解决,沟通方式也很讲究技巧。“爸爸妈妈还是很温和的,爸爸有时候会约我散步聊天,趁机谈谈心;妈妈有时候会跟我写信交流,说一说心里话。”他说,或许是因为从小父母就对他的考试成绩没有要求,因此每临考试他的心态都很放松,在考场上也更容易超水平发挥。

  得知自己中考成绩753分,李宗昆显得很淡定,这个成绩对他来说并不算意外。平日里被父母“放养”的他,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,要学什么、该怎么学,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。李宗昆说起话来条理清晰,有着超越年龄的稳重和成熟。父母从小便对他“放养”,他很多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阶段养成的。

  整个小学阶段,他除了坚持学习英语之外,并没有额外补习过文化课,英语学习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兴趣,小学六年级时,李宗昆就把“哈利·波特”系列的原著听了3遍。

  “刷题要适量,错题也需要重视。”谈及学习方法,李宗昆表示,除了提高课堂效率外,错题本的运用很重要,翻阅错题本是他每天必做的“功课”,“当天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立刻解决。”李宗昆告诉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记者,自己对数学一向很感兴趣,学习历史、政治等学科时,他也重视理解,而非死记硬背。“刚上初中时,我感觉语文比较薄弱,就侧重读了一些人文方面的书籍,理解能力提升了,成绩也提高了不少。”

  对于日常的时间管理,李宗昆也有自己的想法,初中阶段每天6点起床,晚间10点20分之前就寝,即便是初三冲刺阶段,也不会晚于11点睡觉,从不熬夜,“我觉得熬夜会让学习效率降低,得不偿失。”

  李宗昆没有自己的手机,从来不玩手机游戏,偶尔会借妈妈的手机查阅英文单词,“也不是刻意忍着,只是觉得很多事情比手机游戏更好玩。”他热爱运动,乒乓球、篮球都很擅长;喜欢阅读,最爱科普类书籍;平日里,听音乐、散步也是他喜欢的放松方式。

  “我很感激老师们,他们的认真负责为我们创造了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。”李宗昆说,虽然重视学习,但他很少跟别人比较,只跟自己比。他的理想很明确,上清华大学,学理工科,将来做科研工作。

  双胞胎姐妹张舒元、张舒文在今年的中考中双双取得了好成绩。谈及日常学习秘诀,姐妹俩笑着表示,平日里,学习上她们既互相“较劲”,又互相促进,很少让父母操心。

  “低年级时,她俩学习并不拔尖。”母亲孙女士告诉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记者,小时候,她很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,随着年龄的增长,姐妹俩成绩就趋于稳定了。

  平日里,两人你追我赶,不相上下。“妹妹特别自律,我相对开朗随性,平时她自觉学习的时候,就会带动我学习,我俩互相促进。”姐姐张舒元说,平日里遇到不会的题,两人会一起研究解决,谁摸索出好的学习方法,也会分享给对方。关键时刻,姐妹俩总是互相关爱。她们的数学成绩都很优秀,中考时,数学都得了满分。

  她们的父母都是教师,虽然平时工作繁忙,但从小对孩子们的陪伴并不少。“她们小时候,上过不少兴趣班,但都是她们感兴趣的。”孙女士告诉记者,学业压力大时,这些兴趣爱好成了很好的解压渠道。

  7岁开始学游泳,曾在2019年全国青少年游泳U系列比赛中夺得4枚金牌,目前100米自由泳最好成绩53秒,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……在今年的中考中,付一麟总分743分,这个成绩虽然不如自己在游泳池里取得的成绩那样耀眼,但足以令人竖起大拇指。“游泳教会了我敢打敢拼,这在学习中同样受用。”

  与同龄人相比,付一麟为了梦想付出的更多。即使是上初中后,他仍每天15时到17时坚持去游泳,之后再返回学校学习。“比如下课或者吃饭的时间,我不吃饭或者快点吃,‘抢’出时间把落下的内容补上。”每到寒暑假,更是付一麟最忙的时候。上午下午都要训练,其余时间用来学习,但付一麟从未想过放弃。“两项我都要兼顾,学习和游泳一静一动,可以互补,劳逸结合效果更好,学习累了的时候,游泳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方式。”

  为了游泳,付一麟付出了很多,也收获了很多。2018年,他就获得了游泳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;同年8月,代表沈阳市参加辽宁省第十三届运动会,并获得三金二银。2019年,参加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暨青运会预选赛,获2006年组50米自由泳全国第一;在七中学习期间,经常获得“学习强手”称号;2018年,付一麟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学生;2019年,被评为辽宁省“新时代好少年”。

  “我好像天生就不怕水,第一堂游泳课,别的小朋友都吓哭了,我把脸放在水里,竟然一点也不害怕,一节课就能游走了。”回忆起最初学习游泳时的情景,付一麟依旧觉得很兴奋,对于未来,他说会一直坚持游下去,“毕竟是自己热爱的。”

返回
顶部